1月8日下午,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Willy A. Renandya 博士为外国语学院老师们开设了题为Ar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Really Useful?(语言学习策略是否真的有用?)的讲座。讲座由白丽芳老师主持,彭晓华副院长以及外院众多教师都参加了此次讲座。
Willy 从英语学习的本质引入话题--英语学习策略的有用性。他认为英语学习的本质更大程度上是Implicit(隐性)而非Explicit(显性)、重Meaning(意义)而非Form(形式)、应多Doing(实践)而不只是Thinking(思考)。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Joan Rubin, Rebecca Oxford等著名学者。紧接着,他指出对于英语学习策略对EFL(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而言是否真的有用,存在着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以Larry Vandergrift等学者为首的支持派,另一种是以包括Michael Swan 以及Willy 自身在内的反对派。反对派对支持者们提出的英语学习策略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对低等英语水平的外语学习者。Willy认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只有达到一定程度(above the threshold level)才有能力去使用各种英语学习的策略并更高效地提升英语水平。此外,他还指出学习策略与很多变量(age, genda,etc.)都相关,这为策略研究提供了参考。Willy接着以英语听力为例,指出低水平听力学习者(poor listeners)加上系统的策略训练(Systematical Training of Strategies)并不能等于好的听力学习者(good listeners),并以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此观点。Willy用自己与张文芳(2005)的一项实证对比研究表明:策略对听力学习者特别是低水平听力学习者的作用不如有趣的听力材料的反复输入大。主要原因在于低水平听力学习者在基本的解码(Decoding)阶段存在问题,因而达不到同时兼顾使用所学策略的能力。Willy还指出了听力过程中的十大常见问题,这对英语教学特别是听力教学启示颇多。最后,总结认为:学习策略也许在其他地方适用,但对英语作为外语的初学者(EFL)而言其有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在提问环节,老师们就学生们在精读、泛读,语音操练上使用的策略及其有用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整个讲座内容详实、论证有理;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幽默风趣、互动频繁;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的广度,拓展了老师们对策略教学的理解,引发了对策略教学新的思考,起到了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的效果。
Willy A. Renandya 博士在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