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下午,由外研社主办的大学日语虚拟教研室第二期正式开讲,我院教授杨帆以《新标准日语教程第一册》第12课为例对课程思政教学背景下大学日语数字化教学创新研究进行了分享与介绍。该研究课题组成员包括:杨帆、佟占新、方海燕、王艳珍等四位教师。此前,课题组也在外研社举办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合作荣获二等奖。
此次讲座中,杨帆教授从课程思政角度结合《新标准日语教程》讲解了大学日语数字化教学,以及如何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讲座内容包括研究及设计背景、研究思路及内容、实例介绍、讨论环节四大板块。
在研究及设计背景部分,杨帆教授提到第十一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的依托作用,为我们梳理了2014年以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历程,并对“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进行了区分。在设计目的方面,杨帆教授进一步提到课程思政在全方面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要作用,以及有待开发兼顾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聚焦课程思政的大学日语教材和有待开发现有优质纸质版教材的辅助电子教材等现实意义。此外,目前国内日语课程中课程思政教育研究相对薄弱,也使深度挖掘大学日语零起点教程的课程思政元素、为其开发配套的课程思政电子教程具有更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接下来杨帆教授分享了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及其内容。主要研究思路是基于《新标准日语教程》第一册的十二课内容,结合课文及所学词汇、语法,深度挖掘与之密切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导入课程思政教育。杨帆教授特别指出不能生搬硬套、脱离教材,需要巧妙地结合教材内容,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具体包括(1)探讨课文主题,结合其内容,扩展补充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知识点;(2)讲解其知识点涉及到的知识、语法;(3)通过收集的各种学术论文见解、政府数据、实地访谈等学习资源来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吸收,并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习者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紧接着杨帆教授对设计思路和教学形式进行了介绍。她以第12课为例,列举了课文中的小文章和会话,分享了她如何从课文中深挖思政元素的过程,并提出课堂思政的最终目的不是教授单词语法,而是通过生动真实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在不经意间了解我国的现状和强大,增强民族自信心。杨帆教授通过个人多年的留日经历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数据和对日本人的访谈加以佐证。
最后杨帆教授对外研社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建设性的意见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期待接下来能够和各位教师继续互相学习探讨以及各位教材使用者的反馈,使日语教坛日臻完善。(文:孙若琪,图:卢思思,审:肖艳玲)